张莹《青春里,那场无人知晓的远足》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电脑版] tc123100
那年,我十四岁,初三毕业,收到了本市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读中专就能分配工作,会有所谓的铁饭碗。可是,我的梦想是读高中、上大学。
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必须为贫困的家庭承担责任。于是,我选择了中专。从此,我与大学无缘了。我躲在小屋里,趴在爸爸用木棍搭成的床上。眼泪哗哗地流,湿透了妈妈亲手做的枕头。妈妈轻轻地敲门,我没有回应她,妈妈也没有说话。我只听到她在外屋擀面条的声音,她知道我喜欢吃面条。
眼睛里没有了泪水,忽然,一个大胆的决定油然而生。我对妈妈说:“我想去邻村的同学家里玩。”妈妈见我愿意走出房间,便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还给了我五十元钱。“不用了,我还有学校奖励的二十多元呢。”妈妈没听我解释,硬是把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妈妈那时候已经知道我对她撒了谎。可是,直到现在,她都没对我提起过这些。
是的,我对妈妈撒了谎,我要去远行,我要去的地方是济南的山东师范大学,距我居住的小村足足有五百里。而我长这么大,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距我们村六十里的小城。
我骑着自行车出门了,先把自行车放到邻村的同学家里,然后再乘坐班车到市里。步行到火车站,买了下午五点多的火车票。坐在候车大厅里,看着人来人往。我紧紧地攥着手里的火车票,心里忐忑不安,表面却故作镇定。
终于上车了。我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火车缓缓地开动了,我的心刹那间安静了下来。离开了这座城,似乎一切都与我远离,只有心仪的大学离我越来越近。火车不紧不慢地开着,夕阳下,窗外的庄稼、房屋、烟囱都渐渐地模糊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一群羊在田间小路上奔跑。我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冲动。此刻,爸妈肯定也刚从地里回来,即便很累,他们也不舍得买些好吃的。而我却要花这么多钱,去做这样一场无谓的远足。但终究逃离的心思淹没了自责,我继续期待我的远行。
到站时,天已经很晚了。我不知道学校在哪里,便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步行而去。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来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门口。
远远看着,我的心怦怦直跳。说不出是怕,还是激动。等有三三两两穿着军装的学生进出的时候,我跟着他们走进了校园。
走在宽宽的校园甬路上,踩着偶尔掉下来的落叶,摸着高大的树木,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我幸福地笑了,仿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长时间,嘹亮的军训号声响了。我看着他们,满眼的羡慕。最终,我还是走了,去我的中专学校报到了。
一天一夜,我滴水未进,只装下满眼的幸福,就原路返回了。
回到家后,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馒头。妈妈淡淡地跟我说了些关于报到的事情,顺便问我:“在同学家还好吧?”我支支吾吾地回答:“还好。”
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是一个逃离的“准教师”。在逃离的时候,我终于懂得,有些事情是必须做出选择的,而选择,需要放弃那些羁绊前进的东西,也许是物质,但更多的,也许是内心。远行回来的我,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学业,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名老师。
曾经,我的一名学生与父母争吵后,一怒之下离家远行了。父母既担心又生气,我劝他们:“他会回来的,你们只要原谅他就好。”在我们的忐忑等待中,他终于回来了。父母没有责怪他,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悄悄给他补了课,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再后来,他发来E-mail说,感谢我,保护了他那场无人知晓的远足。
真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身未走,心也曾有过。当一场无人知晓的远足静悄悄地走过青春时,它既不壮烈,也不张扬,但却是每个少年都有的狂态,都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那是拯救自己的力量。
1.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眼睛里没有了泪水,忽然,一个大胆的决定油然而生。
一个大胆的决定:
(2)可是,直到现在,她都没对我提起过这些。
这些:
2. 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3. 文章写 “我”的那场无人知晓的远足后,还写了一个学生的离家远行,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4. 请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末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1.(1)要远行去距小村五百里的济南,去心仪的山东师范大学。(2)“我”离家出走时对妈妈撒谎说是到邻村同学家里玩,妈妈那时候也许早已经知道“我”对她撒了谎。
2. 对这些熟悉的家乡景物的描写,勾起了“我”远离家乡时的不舍,想起了亲爱的爸妈。
3. 不多余。写学生离家远行的事例丰富了文题“青春里,那场无人知晓的远足”,也更好地印证了下文提到的“真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为揭示文章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4. 在青春轻狂之时作出的远足之举,能让我们按下浮躁的心,调整心态进行冷静的思考,让我们懂得有些事情是必须做出选择的,放弃那些羁绊前进的东西,从而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力量。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