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建筑”长春中考主题阅读附答案
[电脑版] 佚名
六、(2024年长春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7分)
材料一: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减)
材料三: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四: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象和情感,“_____________”。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与山水画的兴起大有关系,它希求人间的环境与自然界更进一步的联系,它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虚实”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在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以上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古典建筑都是左右对称的。
B.园林建筑不考虑窗子的实用价值。
C.封建社会晚期园林艺术停滞不前。
D.中国园林建筑讲究整体有机布局。
2. 将下列诗句补充到材料四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萋鹦鹉洲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 阅读以上材料,具体说明中国园林建筑是如何实现“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的。(3分)
【参考答案】
1. D
2. A
【查看完整答案,完整答案收录到《2024年中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集》第6份】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