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散文阅读训练

鲍尔吉·原野《静默草原》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电脑版] 大雪无痕

鲍尔吉·原野《静默草原》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不少于50字)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

答案:

10.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11.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引出下文。

12.(1)以人在此产生的异样感,突出这一非同一般的辽阔。其辽阔无边的单一和强大,给人震撼、震摄。“惊慌”既包含了下文的不自由感、局促感,还包含了被其震撼、震摄后产生的心理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是稍许的害怕。“难免”强调了这一感受的普遍性,同样是突出了这一辽远的非同一般。 (2)“苍茫”当然不能“装填”,这里说的只是一种感受,希望更多一点感受这辽远大草原的苍茫感。实际上表现了蒙古牧人对自己大草原的喜爱,这样的一种感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3)第一句,表现了草原强大单一的辽阔。使人觉得唯有浩瀚自然的存在,所以,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退隐了,只剩下天地人,自然,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第二句从反面赞颂大自然的伟大。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大自然不得。

13.示例:这首歌词让我想到了白云和草原,看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也使我无比怀恋的家乡、我的亲人、我的童年……我也想唱一支歌或者写一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爱和思念。

关键词:草原 初中散文阅读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