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散文阅读训练

梦野《又见榆钱飘》巴中中考散文阅读题

[电脑版]

、(2024年巴中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5分)

又见榆钱飘

梦野

①故乡的那棵老榆树,不论怎样老,我总叫它小榆树。这样叫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②小榆树个子不高,但我更小过它,小多少,不好来形容,它像一个大哥哥。春风拍着它的头,我总是痴望着。

③望着,望着,小榆树赤身的枝条,绽放着青色的笑容,酱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艳。那是什么?那是榆钱。我童年的美味,就从爬树中获得了。

④榆钱一圈圈膨胀着,一串和另一串,有着相同的表情,但有着不同的姿容,和我们这群孩子是那样的相似。看不到枝条,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风钻不过去时,那就是满树的榆钱了。

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冒高了一些,也变胖了许多。感觉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

⑥每年春天,我是巴望着小榆树变“胖”的。它胖得很体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诱人。

⑦第一个爬上树的人,绝不是我。小伙伴们,有的是力气,如果不早行动,和他们相随,我是挤不到树干旁边的。他们上去了,在嬉笑中“哦啊”着,腮帮子鼓鼓的。在我仰望的眼神里,“呼”的一声,一小枝榆钱就飘来了。

⑧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树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来。

⑨“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

⑩“没事,没事。”

⑪他们还在听着我怎么回应时,我已爬上了树。不在高处,但总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也包裹在榆钱中,包着,包着,我也是榆钱了。

⑫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着榆钱的小手。

⑬手松开了,我就见到了母亲。

⑭“明天,妈给你做了吃。”

⑮“吃什么?”

⑯“榆钱窝窝。”

⑰我激奋地跳了起来。

⑱“妈,我不念书了,咱们一起种地吧。”

⑲“不用你种,你不要操这个心。”

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

㉑榆树,像个旅行者,俨然喜欢把脚落在少雨的陕北大地上。在我的故乡,它犹如布阵,遍及高坡、沟壑,守卫着乡亲。

㉒那么多榆树,不论在哪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光阴在夜里逃走,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嘴边还是老家的榆钱,还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觉。

㉓“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年春天,榆树“胖”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村子,看看这个胖子,瞧瞧那个胖子,嗅着那个甜腻的味道。小伙伴们一个个围拢过来,顿时,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

㉔小村每年都在变化着,乡亲每年都在变化着。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

㉕在我有点上火、不想吃饭、睡得不怎么好时,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钱,它是一个医者,一直在我的心头。可我不能再爬树了,有点像那棵小榆树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边,望那榆钱飘飘……

㉖那里正好有个转弯,还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怀乡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分析文章标题“又见榆钱飘”的妙处。(3分)

 

2.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冒高了一些,也变胖了许多。(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

 

(2)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人物描写角度)

 

3. 作者在第㉕ 段写道“站在路边,望那榆钱飘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补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4. 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出“我”是一棵榆树的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 参考示例: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③写出了榆钱灵动优美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惦念和喜爱之情(1分)。

【完整答案收录到《散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九页No.88)】

【Doc文档收录到《巴中中考散文阅读题下载》(第八份)】

4. 示例:①榆树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是我们在艰难岁月中期待的食粮,表达了我对童年的追忆。②榆树和我都像旅行者一样,无论身在何处,但根始终在故乡。③榆树是我的情感寄托,文章物我交融,表现我对榆树的喜爱及对故乡的热爱怀念之情。(任答2点,语意表达清晰得3分。)

巴中中考阅读题 榆树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