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电脑版] 佚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其名为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⑵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 ,下片问 ,归根到底是在问 。
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⑷词的上阙,写词人“ ”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 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词的下阙写“无眠”时对 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 ,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
⑸写出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
⑹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