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颖《灯花如豆》1000字
[电脑版] 王学颖
灯花如豆
滨城区逸夫小学 王学颖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是六年级语文《灯光》一课的开头。文章回忆了主人公郝副营长对战争胜利后光明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尤其是他不怕牺牲点烧喜爱的书为部队指引道路的自我牺牲精神,让人感怀不已。多少人的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的今天的光明和美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呢?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曾经和我现在的学生一样的小学生活。
灯火阑珊,姹紫嫣红,流光溢彩的街市灯光,煞是壮观。可在内心深处,我有时也渴望那灯花如豆的小学生活。讲《灯光》一课时,跟我学生讲起过去来,大家如听天书。我不能怪孩子们,在他们的生活里哪见过这些!要理解郝副营长的时代,那更是困难。
大约1978年前后,我所生活的村子还没有电,就是有大家也都很节约着用。刚上小学不长时间的我,和大家一起加入了上早学的洪流。上早学,说来好玩,不是老师组织的,是同学们利用早晨的时间自发的去学校上学。我们那时是复式班,三个年级的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不知谁突发奇想约大家早晨五点开始上早课,但可以确定那不是我,我那时很小,不止是个子小。那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很上心,孩子们自由自在,家长懒得管,这反而激发了我们上学的热情。早上五点以前,星星还在天际闪烁,同学们已经呼朋唤友,早早来到教室。教室里漆黑一片,大家于是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灯——玻璃药瓶灌满煤油,粗麻线搓成的灯芯,开始早读。
教室里人影曈曈,书声琅琅起来。从远处看灯花如豆,薄烟缭绕,教室里一片安静祥和!学了什么课文,背了哪些书,早己记不清楚了,可是灯花闪烁的早间,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新奇,时时让人感动!仿佛就在昨天。
很多时候,作为成年人,我们很难或不屑于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如今的安乐窝里,知足惜福。可是想想,这种毫无新鲜感的日子,今天和明天有什么不同呢?我还是乐于去尝试,哪怕磕得伤痕累累!
灯花如豆的日子,我们流着长鼻涕,鼻孔被熏成黑色,但我感到快乐!那是自己想要的日子,没有谁逼迫我!不像现在的孩子,学习大都是来自师长的压力!作为老师,我深感惭愧,我小时候的热情,孩子们,我给不出,也给不起。愧对你们,我的孩子们!
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孩子们,你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太多的关爱,拥有前几代人公共造就的美好生活,应该怎样对待该是大家好好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灯光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