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高三语文阅读试题

黄永明《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电脑版]

黄永明《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这个时候,如何让人相信正确的事实?如果你认为,只需要把事实告诉那些误信了谣言的人,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你就太天真了。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声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与自闭症存在相关性。西方社会的许多家长由此不敢给孩子打三联疫苗。然而,安德鲁的报告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作者也因为存在学术不端而被吊销了行医资格。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说明。

然而,2014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政治科学研究者布伦登?奈恩及同事随机选择了1700多名父母,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岁以下。针对三联疫苗的传言,这些父母接受了呈现事实的各种不同的干预方式,结果无一有效。不仅如此,这些辟谣措施还可能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奈恩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曾发现。当时他考察了媒体对政治家说法的纠正会产生什么作用。结果他发现,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纠正信息之后,会更加支持政治家的说法。这种现象被称为“逆火效应”。

心理学家对此有一套解释。在日常的沟通中,人们有一个“隐性的规范”,即默认对方跟你说的话是真诚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显著的反面证据让你对此产生怀疑。根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芬解释说,尽管人们可以对一个信念产生怀疑,但这需要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时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倾向于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绝它的,因为并没有突出的标志物提醒听者对它产生怀疑。甚至,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一个人如果要理解一个说法,那么他必须至少暂时性地接受这个说法为“真”。换句话说,“相信”是人类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即便一个错误说法被修正,它在人脑中的影响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对于已经接受了错误信息的人来说,让他们回复到从未接触过的状态,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跟人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有关。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肯定理理论”它指的是,人们有动力去维护自我的完整性。基于这种理论,奈恩正在尝试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纠正错误信念:不是着眼于告诉人们正确的事实,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人们对自我的信念上。比如说,他已经发现,如果先让人们回忆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刻,再让他们去接触那些意见分歧很大的话题,比如气候变化,那么人们就会在接受不同观点上变得更加开放。然而,不可能每次在纠正人们错误认知的时候先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刻。对此,奈恩给出的是另一种解决方案。比如围绕埃博拉病毒,非洲出现了许多谣言。有人认为这种病毒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它是政府的阴谋,也有人认为它是西方人士带入的。面对这种情况,仅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疾控中心提供科学事实是不足以改变人们的信念的。他提出一种相对耗时但也许会更有效的方法:跟当地被人们信任的社区领袖合作,一个一个村子做工作。但愿这是一种良法。

5.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逆火效应”的一项是(       )

A.2008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的传言在短信圈大量转发,四川省农业厅发布辟谣公告,却导致全国范围内柑橘滞销。

B.2010年2月,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尽管有部分人不相信,但还是有数百万群众走上街头“躲避地震”。

谣言 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