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高三语文阅读试题

李季《静默卢沟桥》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电脑版]

李季《静默卢沟桥》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概念中的卢沟桥在每个有知有识的中国人心中,真实的卢沟桥此时就静静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只是,这个名字从少年历史课堂上走进我们心灵的时候,便因为那特殊的历史含义牢驻每个少年梦境。也想像过千百回它该有的悲壮与凝重,于是,当“卢沟桥”从三个汉字变成一座桥呈现在面前时,就有些惊惶失措了:它怎么就从梦里走出来了呢?

正午的阳光温柔而祥和地覆盖了京城南面这片空旷的原野,干涸的永定河以流动的姿态畅畅快快地将大地一分为两岸,于是,河上便架起了这座名气太盛的桥——卢沟桥。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景色佳绝的胜地,只不过是北方偏僻的荒郊而已。可是它,却招徕了那么多从繁华的京城里来的客人,把这片本来荒凉僻静的原野变得人声沸腾。桥若有心,是不是也会有一点骄傲的感觉呢?然而桥是不会骄傲的。桥,永远是静默的。

尽管有那么多喧闹的笑声在桥上回荡,尽管有那么多响亮的脚步声过去过来,北方旷野的风呼啸的间隙,卢沟桥却始终静默着。各种声音从它身旁淌过就像永定河水从它身下流过一样。

它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永定河古称卢沟,又名桑干河,至清康熙年间始称永定河。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而过,从而成为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对于王朝的将领们来说,这里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对于一般的仕宦商贾,这里是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不知有多少人,在日暮时分,停下劳累的双腿,住进卢沟桥边的客栈,修补着他们未圆的人生梦;又在凌晨晓月未落时,再次匆匆踏上去路。

如今,我们已无法完全领略号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是什么情景了,只在明人王跋留下的《卢沟晓月图》中还可窥得几分况味:

一声金鸡长啼,将西山从清冷的月光下唤醒,迷迷糊糊地露出深一片浅一片的阴影,永定河淙淙的流水声里,己夹杂着细碎的马蹄声和车轱辘的吱吱呀呀。凉凉的晓风,也在这时送来了疏远的钟声,听在早行人耳里,又多了一分奔波的沧桑。走过卢沟桥的石板路,或者回头依恋地看一眼京城模糊的背影,再继续向前赶路;或者抬头一眼望见雄壮的京城轮廓,长途追寻的梦里又添了几分豪气与自信。依恋也好,自信也好,卢沟晓月从此便作为人生历程中一个新的起点而成了永恒的景色。

晓月无数次美丽,来去过客也有过无数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画,只有桥上四百多个精雕细琢的石狮子不变地保持了最初的姿势,或嗔或喜,或怒或悲。

假如没有七十多年前又一个晓月浅浮的早晨蓦然响起的枪声,假如没有随后那场震动历史长空的战争,卢沟桥也许将会永远以充满诗情画意的形象为人们所铭记。

可是,人世的变幻决定了这里有座桥,也决定了它将承担起历史的命运。1937年7月7日,从这一天开始,战火与硝烟便取代了明月与晨钟。

有多少人从此开始辗转流徙,有多少人将血泪抛洒在此,有多少悲壮残酷的故事发生,都只能去想像了。时间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民族如何呐喊、如何为生存而反抗的思考。当我站在宛平城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对那一幅幅无声诉说的照片时,我深深地被前人脸上那深切的渴望所震撼了,那是无声的呐喊:我要活着!

所有关于人生的意义在这呐喊中得到了永恒的诠释。

生命是那么偶然地降临于你我头上,让我们感激之下无言以对,惟有备加爱护而已。活着就要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就要高高地昂起头颅!

他们为追求生命而失去了生命,活着的是我们。

关键词: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