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比较阅读
[电脑版] 佚名
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比较阅读
【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这,“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乙】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桥钱付清。已经够倒榻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甲、乙两段都采用了_____描写的方法。此外,乙段还兼用了_____和_____描写的方法。
2.甲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_____和_____。
3.乙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了______。
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己这件事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___、____。联系全文思考,这些称呼反映了什么问题?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