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贵《有一种尊重叫平视》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电脑版] 追风789
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说,您能握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人类自从进入社会形态后,便开始有了等级划分。这种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最为明显,也更加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现代社会主张人人平等,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级制度,但这并不意味根除了等级差别,更不意味根除了等级观念。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并同她一起玩耍。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大作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萧伯纳的口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姑娘娜塔莎。这件事对萧伯纳的震动很大,他感慨地对朋友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在人格上他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或鄙视一个地位比你高、活得比你好的人容易,尊重或关爱一个地位比你低、活得比你差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位企业家见一卖铅笔的小贩衣衫褴褛,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丢下来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枝铅笔,抱歉地解释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后的一次商务洽谈会上,一位穿考究的商人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就是当年那个卖铅笔的小贩。是您给了我做人的自尊和创业的勇气,如今真的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
人生天地间,原本并无尊卑贵贱之分,因世俗社会的打磨和熏染才变得势利起来。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要么仰视,要么鄙视;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要么俯视,要么漠视。这种心态一旦固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法门寺》里的贾桂,明武宗让他坐到身边的椅子上说说话,贾桂回答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平视,往往不那么容易。
在高山大川面前,人们仰视或俯视,这是欣赏视角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人们要坚持平视,并使之成为习惯,这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需要。惟平视才能客观、公平,惟平视才能达观、无私。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所谓“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也应当成为做人的一条道德底线。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分)
2.文章首段引用屠格涅夫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最后一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4.说说你对“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一句话的理解。(4分)
5.在人际关系中,平视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一种平等的姿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长辈与晚辈、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1.(3分)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
2.(3分)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论题;③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每点1分)
3.(4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将“人际关系”比作“高山大川”,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平视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需要”的道理,通俗易懂。引用“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一网络名言,有力地证明了“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的中心论点,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4.(4分)这句话富有哲理,道出了我们做人的道德底线。当我们的地位比别人高时,应该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别人,不能高高在上,自视甚高;当我们的地位比别人低时,要自信自尊,不亢不卑。
5.(4分)示例: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中,不平等的现象随处可见。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观念。因为“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千万不要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观念。只有拥有平视的心态,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关键词:一种 尊重 平视 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