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修辞)
[电脑版] 佚名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修辞)
说明:网页文档为无格式txt预览文本,完整格式doc文档请下载后查看
我们把北京自2007年起的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内容逐年添加,对初中同学学习参考较实用。欢迎点此进入该组题集下载页根据提示选择下载。
1. (2011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2. (201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3.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去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5.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2)题。(共4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