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实录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电脑版] 佚名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打开学生的思路,自主学习。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

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课文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学文,识字,写字.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图片   生字卡片

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

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读是理解文章的很好表现形式,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简易方法.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未解之谜

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

水藻放进月球的尘土中就长得鲜嫩青绿.

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课后反思:

今天在上完这节课后,把引发的很多的思考和争议概括下来。许多人关心的总是网络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篇课文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我在设计想象------探索------谜 ,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课文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个人、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个人的锻炼和培养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外星人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培养个人的性格,使比较胆小的同学得到充分的锻炼,争取更大的进步。,这两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思维的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

四、课件的使用

1.        教科书上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学难度大,且不易被学生接受。使用CAI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减少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一所无门的大学。CAI能创设情境,带领小学生走进辽阔的大西北,遨游神秘的海洋,认识大自然,体验热血沸腾的战争,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今后,我会在比较成功的地方努力加油,在不足的方面多加改正。

关键词:三年级下册课堂实录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