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实录

绿色蝈蝈教学实录

[电脑版] 佚名

 

(四)细读品味

教师:作者喜爱蝈蝈,把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让我们同学也喜欢上了绿色蝈蝈,也喜欢上了这篇文章。对吗?

学生异口同声:“对!喜欢!”

教师:现在请11名同学来分别依次朗读课文的11个自然段。力争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听的同学用心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用笔标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准备赏析。

朗读结束后,教师:请同学们对所标画出的词句或段落结合上下文进行批注赏析,记录自己对语言表达的独特体验和感受。10分钟后准备交流。

(教师巡视学情适时示例引导)

学生25:我赏析的是“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这几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还有“喑哑、尖锐、急促、清脆”等一些语语形象的写出了蝈蝈的叫声,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教师:很好。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用词两方面赏析。同学们接着说。

生26:我也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这里也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蝈蝈的外貌特点,作者把蝈蝈描写得很美,没见过蝈蝈的人一想象就知道蝈蝈长得啥样,而且那么很美、很可爱,自然也会喜爱上这小蝈蝈。

生27:“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我认为“倾听”一词很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田野的节目音乐会情有独钟,真是“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又与下段作对比,给读者留下悬念。

学生28:我补充,“7月”天热蝉噪,“中旬”的夜间月明星稀,阴暗角落也朦胧,晚上9点的田野草际林间似明非明,似暗非暗,似静非静,正是欣赏“田间音乐会”的大好时机。这里有社会环境的反衬,也有自然环境的正衬。

(师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学生29:“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这里写蝈蝈与蝉的激烈搏杀场景,把蝈蝈和蝉作对比,又把蝈蝈捕蝉比做天上的老鹰捕杀云雀一样,突出蝈蝈迅猛和勇敢,作者对蝈蝈的观察真仔细,写得真精彩。

学生30:蝈蝈也有安静的时候。“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其中的“抓抓脚”、“擦擦脸和眼睛”、“闭着双眼”、“躺在沙上”,这里仿佛不是在写蝈蝈,而是像在写一个人吃饱了喝足了,无忧无虑的悠闲自在地享受着美好的幸福生活。蝈蝈的此时的动作和神态它也太悠闲自得了。

……

教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赏析得都很细腻,很到位,现在总结一下作者把蝈蝈写得这么有特点、有趣的原因,以便日后写作中借鉴。先小组间交流,看谁总结得好。

学生31:作者喜欢蝈蝈,又仔细观察蝈蝈,再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就把蝈蝈写得这么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学生32:作者不像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他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他肯定白天夜晚都对花草虫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他听到蝈蝈的叫声很有特点,又长得很漂亮,于是就更仔细地观察它,把它装在笼子里喂养它,研究它。正是因为这些作者才能抓住蝈蝈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再运用刚才大家赏析的那些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进行细致地介绍,呵呵,就给我们写出这么美的文章了。

(师生不约而同为他鼓掌)

(七)运用迁移

教师:说得真好!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同学们,45分钟太短暂了,大家还意犹未尽,请课下选择其中一个作业完成好,相信大家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

(大屏幕显示作业)

1.模仿法布尔描写蝈蝈的手法,选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形象生动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昆虫或其它小动物。

2.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做读书笔记。

关键词: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