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凤《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电脑版] 佚名
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江西省德兴市界田小学 姜红凤
以往,语文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书声琅琅,且 “读”的形式也丰富多彩。现今,有不少学生不愿开口读,课堂上朗读无精打采,朗读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更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读不流利。朗读在语文这门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现将对低段的朗读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教师范读必备之一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有些孩子把教师读书时的表情、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的教师示范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课文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做到“要读得声音响亮,不可错读,不可加字,不可漏字,不可颠倒顺序”。教师的范读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朗读欲望,只有教师带有感情的范读才能对儿童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儿童年龄小,教师在范读时可以适当加入肢体语言,合适的肢体语言会增加教师范读的质量,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添加动作要恰如其分,不能夸张也不能不到位。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创设情境必备之二
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使儿童打消不敢朗读、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朗读、乐于朗读。在朗读儿歌《小小的船》前,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及月亮形状的帆船,再配以乐曲《小白船》的音乐,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使儿童获得具体、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让学生在背景音乐感知儿歌内容。同时还要插入不同的朗读方式,自由读,练读,轻声读等。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太过甜蜜,对一些悲伤、痛苦的情感的课文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读不出感情。学习课文,利用多媒体和相关的背景材料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学生读出感情来。根据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幻想的特点,我常常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去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烈了,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例如:《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情节生动,含义深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强化朗读,不仅使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而且恰如其分地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
学生情感必备之一
读得有感情是对朗读教学的最高目标,这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文中人物的情感,又有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情感;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情感起着奠基的作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寓言占有较大比例。它们往往情节生动,故事形象栩栩如生,为儿童所喜爱。低年级儿童是极富于想象力,常常将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看待,与之同喜同忧,共哀乐。利用童话、寓言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有了情感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才会能更有潜能去读好课文,更加能提高朗读能力。没有情感的学生是失去了灵魂的“雁品”。先要提高孩子对词语的敏感性,这就让我们知道语文是源于生活而来的。我们汉语的每一个词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图式。在语感敏锐的学生的眼里,读到“春天”二字,不单是一个季节的名称,更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见到“母爱”二字,心底就会涌起温暖的感觉。低年级孩子对于某个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空白的,其敏感性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逐渐培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学生知道读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大家都说,有感情的朗读是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中“悟”出来的。但低年级的孩子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较低,所以在有感情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些朗读技法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提高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想着就会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培育出来了。我想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下,一定会扭转乾坤,更上一个台阶的。
(2004-11-4)
关键词:朗读能力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