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目录 

" />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电脑版] 卿大可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文由会员卿大可提供,如果你需要更多作品,请查看安塞腰鼓 目录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铿锵激昂。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读出文章的气势。

2、体会文中蕴含的生命的力量和激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激情。

课型:诵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她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表演起来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它那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今天,就让我们在刘成章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

二、朗读,感知。

读一读,1、用心体会,大声朗读。

2、说说你觉得课文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分散朗读,大声有感情的。师巡视。学生读完后,议一议。明确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什么。教师用心听记学生的发言,默默的加以归纳。在下面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落实。

预先考虑:1、诗意的语言(抒情的,形象的,有节奏和韵律的)

2、语言的气势:短句、排比、反复等。快节奏。

3、联想和想象

4、写动作、声音很传神。

5、思想感情:对生命、力量的赞颂;对家乡的热爱;表现挣脱束缚的渴望;表现阳刚之气;独特的民俗的表现。)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请学生推荐朗读好的男女生各一名,交替朗读。同学们用心听:1、听他们读出课文的气势了吗?2、在听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考虑一下怎样读得更好?

学生读,师注意听,在书上做点记号。

学生评价,老师适时与学生交流,着意落实先前明确的目标。

要点: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表现生命力量的勃发,接下来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反复,写出了生命的沸腾,力量的势不可挡。

“使人想起”鼓声敲开了人们思想情感的大门,联想到“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这些都是很有大气磅礴的景物,让人深受感染。联想拓宽了文章的境界,让人感到天地间只有生命的力量在呼啸、奔突!(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事物让你感受到生命和力量之强盛?破土的小草,傲雪的梅花,喷薄的红日,喷涌的火山,决堤的洪水------是自然的原始的伟力,追究生命的本质,不也是这样朴实无华粗犷豪放吗?现代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种种束缚,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是生命失去了应有的本色。)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表现鼓声的巨大感染力,震慑力。鼓声在山崖间回荡,在观众的心上回响,荡涤着人们心中的一切杂念。“阵痛的发生和排解”,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预示着心灵的重生。期待的,神圣的。读时先快后慢。

“后生们的胳膊-----”尽情表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怀着敬畏赞叹的感情读。“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读得急促,读出生命的力量的霸道,使人不可忽视,无从回避。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对故土的热爱,这么厚的土层,承载了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承载着高原人热切的期盼与搏击!

“多水的江南------”对比,突出黄土高原造就的安塞腰鼓的阳刚之气,好比是一孔武有力的汉子;江南则像一位温柔秀美的女子,柔情似水,含蓄灵秀,令人陶醉。腰鼓则是给人鼓舞和震撼。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与前面几句一起,在反复咏叹之中带有变化,每段又翻出新意,把感情推向高峰,增强了文章的诗意美。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和音乐美。

“愈捶愈烈—”读时先轻后重,先快后慢。表现出听众被腰鼓声淹没的情景,人们在不知不觉间,陶醉在鼓声里。(想象看球赛或劲歌劲舞表演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