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原创,第一课时)
[电脑版] 佚名
《济南的冬天》教案(原创,华语网专用)
编者按:《〈济南的冬天〉教案》为华语网专用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四部分,请配合华语网会员资料使用。可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课文分析:
七上第三单元是要在反复朗读基础上领略自然这美,领悟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本课是本单元第二课,是老舍先生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
本文语言生动,善用多种修辞手法,第三段和末段尤为精彩。融情于景,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因此教学中应重点把握景物描写方法,修辞的运用;作者感情的抒发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重点讲析段落可放在第三段和第五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刚刚感受了朱自清先生《春》的活力,又要步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中,春是温暖的,那么北中国的冬天呢?也许我们会认为想到“冰冷”、“严寒”但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体味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吧。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相关资料:老舍简介/teach/293.html 老舍生平:/teach/2635.html
2.写作背景:
①《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