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第一课时)
[电脑版] 蓝丁
《蝙蝠和雷达》教案(第一课时) 查看更多本课资料
教学目标:
1、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②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准备蝙蝠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
请在我的描述中快速抢答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它长着一对翅膀,以昆虫为食,它喜欢在夜里活动。(生:蝙蝠)
出示“蝙蝠”道具,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大意。
①指名朗读课文,按兴趣分配任务。
逐段评价,纠正“试验”“蝙蝠”的读音。
②两人一组讨论:你从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③谁来把他们了解到的内容总结一下,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吗?为了解开蝙蝠探路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生:三次
找出有关的段落,指名读一读。
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合作填表、汇报。
试验地点和环境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一间拉满绳子,挂满铃铛的屋子。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塞上耳朵
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封住嘴
锒铛响个不停
②蝙蝠到底是怎么探路的呢?
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蝙蝠到底是怎么探路的。
指名说。(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超声波反射回来,传到蝙蝠耳朵里。)板书:嘴超声波耳朵
③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指名读课文第8自然段。
你知道雷达的天线、无线电波和荧光屏,分别相当于蝙蝠的什么吗?
上黑板贴一贴,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说一说:它们分别对应蝙蝠的哪个部位。
然后,完成课后的填空题。齐读。
④你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个问句展开全文的吗?
指名读句子,“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人们利用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雷达帮助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
●拓展
人们模仿动植物的奇特本领,有许多发明创造,这就是仿生学。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仿生学的例子?(交流)
●作业
•在课外阅读一些科普类的读物,了解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
•观察我们身边的动物,看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解释词语:即使、漆黑、摹仿、敏锐、横七竖八。
二、新授:
1、朗读课文,思考: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什么?
(2)飞机夜航靠的是什么?
(3)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
2、出示自学提示,分小组合作学习: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哪几句话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3、学生交流汇报,课件辅助学习。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A、第一次试验是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飞了几个钟头,结果绳子上的铃铛一个也没有响。(这就说明:蝙蝠能安全飞行,并不是因为视觉特别敏锐。)
B、第二次试验是把蝙蝠的耳朵塞上,第三次试验是把蝙蝠的嘴封住,结果每一次都是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说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朗读相关句子。
4、学习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1)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比较:蝙蝠与飞机
蝙蝠的嘴——飞机上的雷达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