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文化 > 中国各地

南通风筝特色、南通风筝博物馆简介

[电脑版] 佚名

南通风筝特色、南通风筝博物馆简介

清代末期南通板鹞与北京、天津、潍坊等地的风筝齐名而享誉全国。

南通风筝简介:

南通风筝是江苏南通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传统节日娱乐工具。南通与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同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

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宛似“空中交响乐”,据说哨口有30多种型号。

南通风筝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朴的造型、高低音交响的哨笛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南通风筝的基本样式可以分为"板鹞式"与"活鹞"。南通风筝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音响装置,在风筝上,成排成行的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哨笛,数目从一百到三百只不等。南通风筝被称为"空中交响乐"。

许多人常用板子式、带音响,画品多彩,平面多姿,高大魁梧,集体放飞等语言去介绍南通风筝(俗名鹞子)。

漫长的农耕文化积淀成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蕴藏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团结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人天和谐的风筝文化,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精神世界。这种风筝文化缘何传承千年不衰,越来越显示出生命的活力。笔者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认识。

南通风筝博物馆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环城西路1号 

门票信息:     15元。

景区开放时间:08:30-17:00 周一团馆,节假日不休。

点评:各种造型的风筝应有尽有,这次去了才知道,原来南通的风筝还是中国一绝。博物馆有一项服务特别好,有套简单的教程,有专门的老师可以带着你和孩子一起DIY一个简单的风筝,时间也就花个1个小时不到,蛮有意思。

景点介绍:

以“风筝”为主题的南通风筝博物馆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综合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琳琅满目,60多年历史的“七星鹞”、50多年历史的“龙凤呈祥鹞”、“南通红星六角板鹞”以及绘有“五福捧桃”、“吉庆有余”的各式装饰风筝,无不折射出浓郁的乡土文化芬芳。

风筝博物馆座落如今的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环西路一号。

全馆展区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厚重的风筝文化;第二展厅:巨大的风筝贡献;第三展厅:精彩的风筝世界;第四展厅:独特的南通板鹞,以及风筝制作室、影视厅。馆中藏有来自民间历史悠久齐全的空中交响乐:“嗡声”、“啜子”、“哨子”、“葫龙” 等各种器乐。展示传统文化的数十种画品,及其风筝制作器材、工具,实物、照片、文字俱全。

博物馆内,主要展示本地区参加多次国际大赛的参赛风筝、奖状、证书、以及风筝艺人制作技术创新、风筝爱好者的理论研究专著。充分凸现风筝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大众性。同时以风筝与文化名人的版块,如风筝与曹雪芹、梅兰芳等图文并茂的简要介绍,并有历代著名诗人歌颂风筝制作,放飞的诗词,以书法形式表现,使参观者感受到中国南通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

馆内除可观赏,看、听、摸外,还有一小厅给参观者愿意制作的人,有兴趣的能动手参与制作。

关键词:风筝 南通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