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二十多年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9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优质高产玉米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增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这些成果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总数为9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位。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余项,列全国农林高校第一位,北京高校第三位。2005年我校SCI收录论文425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农学学科论文我校列全国第一位,生物学类论文我校列全国第二位。2005年我校有2篇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发表。2006年我校科学家分别在《CELL》和《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奠定了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化程度。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有数百名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校内设有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日农机维修培训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中日神内农牧经营研究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合作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学校现有七十多个学生社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理论、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类型,成员超过5000人;建制完善的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戏剧社等,学生合唱团代表中国大学生先后赴韩国、西班牙、台湾进行专场演出,获得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雪峰,并有4名队员入选2008年珠峰奥运火炬传递预演队。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连续14年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并于2006年获得多哈亚运会铜牌,为祖国争得荣誉。“名家论坛”作为校园文化的品牌自创办以来,已先后邀请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外交家王英凡先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著名企业家张朝阳等在内的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