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正反解读——《宇宙的边疆》
[电脑版] 505565700
《宇宙的边疆》
【课文故事】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小时候和许多孩子一样,喜欢仰望星空,观察那满天的星星。可是他就是不明白那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于是,他在第一次领到借书证的时候,就赶忙跑到一家街道图书馆。他兴冲冲地借到了一本关于星星的书。
卡尔萨根激动地说:“那正是我想要借的书。我是那样迫切地想得到答案,所以在图书馆里就匆匆地打开了那本书。书中所说的事情使我感到非常惊奇,原来,每颗恒星都是一颗太阳。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关于这些,人们是怎么能知道得这样清楚呢?他们是怎样琢磨出来的呢?
问题的提出就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带着这些新的问题,卡尔萨根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起程了。
【课文正解】
要识宇宙真面目,不妨作一回散淡人
宇宙是浩淼的,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想了解广袤无垠的宇宙,探索其无穷的奥秘,必须跳出宇宙的藩篱,置身于宇宙之外来窥透整个宇宙的博大与神奇。
卡尔•萨根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魔术师,为了引导读者遨游宇宙,探索其蕴蓄的奥秘,它暂把自己当作一个散淡的人,一个游离于宇宙之外的匆匆过客。
他先是带着读者从大尺度的空间飘悠而下,将读者抛到苍茫的宇宙之外,用大视野的镜头对准茫茫无际的寂寥宇宙,演绎着宇宙的奥秘,进而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美感,从而深深地调动读者的情绪,增添其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宇宙是包罗万象的,辽阔无垠的。它由无数的星系组成,并且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因此,作者马上用近镜头的手法将读者的视角从宇宙之外引入到宇宙的核心,让读者身临其境,切实地感悟到宇宙的庞大与神奇。
正当读者在感慨宇宙的广袤之时,作者却像变魔法似的,将镜头迅速地拉回到我们人类自己的星系——恒星。接着,作者解释说,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却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认为,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它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可见,镜头的快速切换,视角上的由大到小,很快转化成了认识上的由浅入深,真可谓相得益彰,映衬有度。
最后,水到渠成,经过一番漫游之后,作者终于将我们引渡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地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灭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就这样,作者高超的艺术和深刻的认识体验,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告诉我们,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得身在庐山之外。因此,我也想提醒大家,要识宇宙真面目,不妨身处宇宙之外,作一个散淡的人!
关键词:宇宙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