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高考招生录取名词解释
[电脑版] 佚名
常用高考招生录取名词解释
1、招生简章
高校在每年招生之前都会发布本年度招生简章,招生简章的制作和内容等方面受到教育部等专门机构的严格规定,考生在报考时应该注意并充分利用招生简章,从中择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其中主要包括:1、学校办学性质、主管机构;2、招生录取的各个方面要求,特别是投档比例、录取方法、有无分数级差、有何特殊限制(年龄、性别等)等;3、还可以从招生简章中了解通信方式,便于取得进一步的联系等。因此可见,招生简章的内容非常丰富,考生报考前应该仔细阅读,提前比对,以确定理想中的学校。
招生简章各省市招办会汇总发至考生手中,考生也可到各高校招生主页上查找。
2、外语口语加试
是针对外语类专业设置的考试科目,具体而言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加试科目。一所学校外语专业是否需要口语加试可从招生简章中进行了解。口语加试由本省招生部门组织,具体时间地点应向其咨询,对于口语要达到何种要求应向报考院校咨询,一般来说,院校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中会进行说明。
3、“211工程”
“211工程”是在众多媒体中常见的字眼,考生和家长询问也比较多。“211工程”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集中办好一百所大学的一项教育系统工程,我校是“211工程”建设高校;
4、最低投档控制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我们的招生咨询中,许多考生将投档线(即各批次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区别很大: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招生计划,但考生报考数是不确定的,通常情况下报考数要高于计划数,高校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投档比例,依靠招生省分数段和招生比例排除大部分不合格考生,之后在投档考生中按一定条件录取(我校为志愿清,专业清),因此,最低投档控制线只是一类学校的“底线”,实际录取结果,大多数学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要比最低投档控制线高得多,当然也有一些学校最低投档线为录取分数线的情况,这和学校招生比例、考生报考强度等是有密切关系的。但这一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录取结束后的资料分析,录取之前任何人无法预测,同投档线等信息相同,它只对未来报考起着参考价值,考生需要比较同类院校、历年分数等情况作出报考选择。
可见,投档线是使合格考生进入应
关键词:高考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