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一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电脑版] 佚名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肤(fū)浅 抹(mā)杀 兑(duì)现 卓(zhuó)有成效

B.诽(fěi)谤 估量(liàng) 憧(chóng)憬 豁(huò)然开朗

C.逮(dài)捕 诬蔑(miè) 呼吁(yù) 衷(zhōng)心喜悦

D.驱逐(zhú) 悼(dào)念 气氛(fèn)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 )

A.歧视 枷索 翰海 漂泊

B.蒂造 振撼 暴虐 狂飙

C.通衢 沉沦 鉴署 印戳

D.门槛 无辜 拯救 真谛

3.依次填人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曾经密切地 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情况。

②斗争是他的生命 。

③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 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

④字里行间洋溢着爱戴和 之情。

A.注视 要素 认识 敬佩

B.注意 要点 认识 崇敬

C.注意 要素 意识 崇敬

D.注视 要点 意识 敬佩

4.下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即使 也 但是 都 而且

B.如果 也 可是 都 而且

C.即使 都 然而 也 并且

D.假如 都 不过 也 并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马克思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是望尘莫及的。

B. 他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树一帜的发现。

C. 各国政府都争先恐后地驱逐他。

D.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言简意赅,显示了作者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 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 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D. 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 )

红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绿肥,在当地随处可见,很不引人注意,小小的花,叶子甸甸在地面上。

A.要插秧了,它就被翻到泥土下化成肥料,滋养着庄稼。

B.要插秧了,泥土把它压在下面,化成肥料,滋养着庄稼。

C.插秧了,它就被泥土压在下面,滋养着庄稼,化成了肥料。

D.插秧了,泥土把它压在下面,滋养着庄稼,化成了肥料。

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篇写道:“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选出对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对逝世的时间写得那么具体、明确,是因为恩格斯时刻关注着马克思的病情发展。

B. 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

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C. “停止思想了”与“思想家”照应。

D. 这句话含蓄表达出恩格斯极度悲痛的心情。

9.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②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

③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你们有些人刚刚走出狭小牢房,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景袭击和警察暴虐狂飙摧残的地区。

④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A.夸张 明喻 排比 对偶

B.明喻 借喻 借喻 明喻

C.明喻 借喻 排比 对偶

D.夸张 明喻 借喻 明喻

10.下列句子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B. 《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感情真挚,在人的心灵深处引发阵阵震荡,表达了对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C.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江泽民同志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发扬五四爱国传统,勇敢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D. 《我的呼吁》一文中,史怀哲认为善良既会消除暴力,也会产生与之相对抗的暴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窅(yǎo)然,远去貌。

1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句以“问”起,问者当是当时“俗人”;二句应答而“笑而不答”,表现出一种矜持与几分神秘,也使诗增添了曲折美。

B. 后两句写“碧山”之累,实是对“何意栖”的回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曲折、含蓄的韵味。

C. “心自闲”是诗人山居心境的一种写照,这种“闲”情皆因所栖“非人间”;因而诗人劝问者不要与权贵同流合污,远离尘嚣。

D.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其有问有答,回答有虚有实;语言质朴,接转轻灵,情绪舒缓;诗意淡远而蕴意幽邃。

12.下列诗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情调相近的一项是 ( )

A.风樯水槛尽飞花,一曲春波潋滟斜。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D.花红意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3.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太 阳

艾 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大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唤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广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弄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天)

A. 诗的第一小节以“墓茔…‘黑暗的年代”“死亡之流”等意象来反衬“太阳”,使其“光明”“净朗”“新鲜”“生动”的意蕴更鲜明突出。

B. 诗的第二、三节以敏锐的感觉、奔放的想象,借助种种意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真实感触。

C. 太阳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象征光明,象征永生,象征未来。

D.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观日出时的瞬时感受,全诗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种种联想和想象,揭示了“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主题。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4.对上文中的“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是 ( )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D.指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 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

B. 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去从事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活动。

C. 人类的思想意识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指满足人们吃、喝、住、穿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状况。

D. 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入手。

E. 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

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和“假控出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期间”;而是根据自己“半世亲见亲闻来创作”,“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有人据此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刻板记录,因而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索引”,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或者认为他写的是曹雪芹自己的身世。这些看法显然都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只是说明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出身经历有关,其中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做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四十二回中,作者借宝钗论画,进一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观点;“你若照样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里证明作者所提倡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曹雪芹正是以十年辛勤的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像《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 的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16.“索引”在这里的意思是 ( )

A.搜寻、寻找 B.摘引书刊条目 C.注释 D.繁琐的考证

17.两个“它”的意思是指 ( )

A. 两个“它”都指代《红楼梦》这部小说。

B. 两个“它”都指前面引文:“半世亲见……”、“其间离合……”。

C. 前一个“它”是指引文“半世亲见……”,后一个“它”是指《红楼梦》这部小说。

D. 前一个“它”是指《红楼梦》这部小说,后一个“它”是指引文“其间离合……”。

18.对后半段引号中这段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引用曹雪芹谈《红楼梦》创作的原话,意思是说写小说与画图画一样,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

B. 这段文字引用宝钗与曹雪芹论画的原话,意思是说画图要按纸张尺寸大小合理布置,该疏则疏,该密则密。

C. 这段文字引用曹雪芹与宝钗论画的原话,意即写小说和画图画都要注意剪裁取舍,加以合理虚构。

D. 这段文字引用的是《红楼梦》中宝钗的话,意思是说画图不能完全是写实,要按实际需要,有所取舍,有所虚构,

19.在破折号处该填上的确切的词语是 ( )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写实主义 D.浪漫主义

20.本段文字大意概括最正确的一句是 ( )

A. 论述了《红楼梦》创作主要依据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写的也都是稍加虚构的真人真事,《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B. 论述了《红楼梦》创作并非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影射这个、影射那个甚至说它是自传体小说都是荒谬的。

C. 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以生活的真实作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D. 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严格挑选写作素材、刻意加工提炼,以严肃的态度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第II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人 间 鲁 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注。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人类的主宰。

21.文中与“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4分)

22.(1)第三段所说的“铺垫与厚饰”指的是 。(2分)

(2)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4分)

23.(1)文章最后一段说“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活在时间的深度里”的意思是 。(2分)

(2)文章认为,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 。(4分)

24.下列对于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激发对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

B. 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作人,才能更显出他的伟大。

C. 作者不主张为鲁迅做石的、铜的等任何形式的雕像,因为作者认为“世间的一切纪念物,都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

D. 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

E. 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恶人的凶狂,弱者的辛酸、悲惨和反抗。

五、(12分)

25.悼词是 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和 。(3分)

26.马丁•路德•金是 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 。1964年获得了 。(3分)

27.史怀哲, 国医学家、神学家、 、人道主义者。1954年获 。主要作品有《 》、《 》、《 》。(6分)

六(8分)

28.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没有绝对的完好,水没有绝对的纯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物,每一事都完美无缺。

29.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话题内容,把握人物身份特点,在空格中填充恰当的话。(4分)

从前,某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赶车的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奉村一家哥俩分家,请这四个人去“说和”。这四个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咱们去了以后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的搅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针要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赶车的说:“咱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轨就好了。”船夫最后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个字以内)

七、作文(50分)

30.平凡淡漠的故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琐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沾惹出缕缕扯不断的情思……

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诗文点触,写一篇记忆家乡(故地)风物人情或童年生活的散文,不少于700字。

深夜/有小河爬进你的梦/用清波痒酥酥地荡你的心绪/檐头滴雨/也会挤到你的桃花枕头上来/低吟浅唱出/许多已经淡忘的田园镜头/而蘑菇会在一个偶然的早晨/约会在密密的青枫林子里/学着你/悄悄品尝青色橄榄/三二只鹭鸶/扑散一缕缕密匝匝的雾丝/在一大片明静的水田里/寻觅你遗失在那里的流恋……

参 考 答 案

一、1、C 2、D 3、C 4、A 5、D 6、C 7、A 8、A 9、C 10、D

二、11、C 12、B 13、D

三、14、C 15、B C 16、D 17、C 18、D 19、A 20、C

四、21、单身鏖战

22、(1)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或“不恰当地拔高鲁迅形象”)(2)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或“鲁迅的形象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

23、(1)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历史会永远记住他”)(2)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根据他的精神选择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

24、C D

五、25、演说词 对死者生平的评述 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26、美国 民权运动领袖 诺贝尔和平奖

27、法国 哲学家 诺贝尔和平奖 《耶苏生平的研究》《文明的哲学》《原始森林的边缘》

六、28、玫瑰,色香俱佳,可浑身是刺 黄金没有绝对的纯度

29、咱们到了那儿见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七、30、(略)

关键词:人教版 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测试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