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与参考作文)
[电脑版] 佚名
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6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羁縻 糜烂 麾下 摩肩接踵 望风披靡
B.蓼蓝 谬论 寂寥 未雨绸缪 戮力同心
C.奴婢 裨益 稗官 俾有所悟 纵横捭阖
D.妖娆 环绕 蹊跷 饶有兴味 百折不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终身 奋斗终生 申明 郑重声明
B.违犯 违反纪律 熔化 冰雪融化
C.义气 意气风发 提名 金榜题名
D.原型 原形毕露 蜕化 退化变质
3.对下列俗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一条道儿走到黑——坚持干下去,决心很大
B.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便要被杀,人出了名往往会招来麻烦或走下坡路。
C.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人无法阻止的事情。讲由它去,没有办法。
D.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B.参加华商会的客人们赞叹道:“南京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打击罪恶势力,务必做到稳、准、狠,除恶务尽,以保社会平安。
D.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5.给下面这段话加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1.我说1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2 "那,不同!"他说3离敌人越近4越觉得打得过瘾5越觉得打得解恨6
序号选项 1 2 3 4 5 6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
B.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自动机器体系的出现,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C.报纸刊物的编辑,特别要大胆认真地帮助作者删改稿件;同时,要以古今大著作家删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广大读者和作者。
D.在黎明即散的集市,古玩架上的那些五彩缤纷的瓷器,徜徉在花海里的人们,不由得又想起了古代的能工巧匠。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当前,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我国了解得比较多了,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7.对“循环经济”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循环经济是融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废弃物为一体的经济。
B.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经济。
C.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活动。
D.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之外的另一种新经济形式。
8.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以“污染排放”为目的,后者以生产“再生资源”为目的。
B.前者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后者是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
C.前者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后者带来资源增加、环境改善。
D.前者是一种消费经济,后者是一种生态经济。
9.对文中划线句子句意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
B.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C.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
D.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知识化转向和生态化转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B.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循环经济。
C.较之旧经济,新经济注重更多的不是数量而是效益。
D.同是新经济,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邓艾传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徒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