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汇总——中山市
[电脑版] 佚名
中山市高三年级期末统一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
下载Doc版试卷,格式完整,可直接打印使用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A.zhōng/zhòng ,kuì,qiú。B.piǎo,jué,bǐnɡ。C.qí,yǎn/yè,xīn/yīn。D.jié/xiá,bì/pì,zhuó。)
2.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根据句意应为“背道而驰”,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3.C(A项“近”、“左右”重复; B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D项语序不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的前面。)
4.D(④是紧承前面“民俗”,⑥③为一组,紧承④陈述“民俗”,①⑤为一组。)
5. D(批复)
6.C(C项,两个“以”,都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A项,前一个“焉”代词,代指他,后一个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之”,前一个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其”前一个代词,他,后一个副词,表推测,“大概”)
7.A(③是说杨亿学习认真刻苦④是说杨亿凭文章得官⑤指当时的文士依赖他成名)
8.B(引起一些人的妒忌是因为他刚介寡合,名声很大。)
9.断句(3分)
(1)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每断错2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感叹道:“振兴我杨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间,暗中,私下里,1分;省略句,1分;兴:使动,可译为“振兴”,1分,共3分)
②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怀恨在心,屡次挑剔他的过失。(素,一向,1分;薄,看不起,1分;衔:衔恨,怀恨在心,1分;抉,挑剔,指摘,1分,共4分)
10.(3分)(1)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回答“借……景抒发……情”给2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11.(6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5分 )、B、D(A项,与文中作者的看法相反。C项:文章第三段强调有了阅读的内在感应——“热爱”,会产生阅读的“迷狂”,从行文看,这是指并不多见的一种可能性,而本项的表达太绝对化了。E:本文并未谈到“兴趣”之于阅读的作用,属无中生有。同时与最后一节矛盾。)
13、D项(依据生命感应会产生阅读迷狂,这是阅读心理的个性化,与个人阅读有关。)
14、(4分)①以心探求,可以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或“以心探求,阅读心理个性化)。②对生命内在的需求有所感应,会产生阅读的迷狂(或阅读内在需求产生阅读欲望)。③特定的时空选择看似普通实际有特殊价值和魅力的书籍(或特定时空中普通书籍的特殊价值和魅力体现阅读状态的个性化、阅读情境的个性化)。④阅读让生命得到滋养与提升(阅读目的个性化。(解析:四点分别对应2、3、4、5自然段。)
15、(4分)生命内部生长出困惑与渴求,是最好的读书感应器。(1分)读无定法,能让生命得到滋滋养与提升是选择书籍的最重要标准。(1分)人们阅读不应跟风,而要审视自己的内心(1分)。根据内在需求选择书籍和读书的方式(1分)。(每点1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1)与开头写女孩的短信与回复照应,使结构严谨。(2分)(2)通过“宝贝,今天可有唱歌的心情?”的深情呼唤,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使主旨深化(1分);也使行文更生动,有趣味性。(1分)
17.(5分)意在表明不仅仅要化解自己的痛苦(1分),而且要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1分),这样别人也会分担你的痛苦(1分)。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痛苦。(2分)
18.(6分)⑴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⑵学会用更高的境界去看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⑶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⑷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天会更好。⑸理智而坦然地面对生活,勇于改变或坦然接纳生活实际。(每点给1分,共5点,联系实际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但结合文本的要点必须体现)
实用类文本阅读
19.(4分)⑴造成虚实相映、首尾呼应之势,突出了林斤澜一惯的笑对人生的精神品格;(2分)
⑵表现林斤澜临终见到“知音”的欣慰之情,突出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2分)
20.(5分)这两位作家的轰动和林斤澜的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林斤澜艺术创作的孤独寂寞(1分),说明林斤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分);表现出作者对林斤澜小说价值没引起关注的深深遗憾(1分)和对其文学价值得到认同的热切期待。(1分)
21.(6分)答案示例:⑴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1分)。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借助高手的评论宣传可以引导形成阅读潮流(2分),书商看准商机,大量印刷,可以解决人们的阅读渴求(2分),客观上能够促进社会雅文化的养成(1分)。
⑵作者的观点是偏面的(1分)。雅文化的养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2分),仅靠宣传造势和书商对利益的追逐,只能红火一时(1分),对雅文化的养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动作用(1分)。(结合作者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22.(6分)示例:(1)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打开了祖国尘封的国门!(2)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3)六十年是一首歌,用高昂的激情唱响了祖国崛起的宏伟乐章。
23.答案示例:
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
示例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
示例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
(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评分时各占3分)
24.作文(60分)
参照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