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黄志伟《2010年中考修辞题考查面面观》

[电脑版] 佚名

2010年中考修辞题考查面面观

四川 黄志伟

各类语文教材都按课标的要求,用不同形式讲解了常见的8种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语文中考情况如何呢?本文拟对2010年中考修辞题进行扫描及简析。

一、积累运用类

例1.(河北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例2.(龙岩卷)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3.(上海卷)请将“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例4.(安顺卷)把“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改为设问句。

例5.(恩施卷)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节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下联:                              。

例6.(眉山卷)毕业前夕,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搜集整理资料中,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涉仰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幅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或新对出下联。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心留取丹心文天祥

新创或修改为:           

〖简析〗例1和例2以理解性默写考查修辞运用,可谓一举两得。例3和例4以改写句式考查修辞运用,分别要求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和设问句,考生要根据反问句和设问句的特点来把握。例5和例6都以对联考查对偶运用,前者要求以上联在根据提供的情节中选材对出下联,后者要求对原对联进行修改或新对出下联,考生要根据对偶特点来解答。答案略。

二、判断分析理解类

例7.(天津卷)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例8.(河池卷)下面各项中,表述是否正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注:由选择题改为判断题)

例9.(益阳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

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

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例10.(长沙卷)阅读文章(《种春风》)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11.(杭州卷)阅读文章《父亲是一条鱼》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

例12.(上海卷)《蘑菇转了一个弯》的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

例13.(扬州卷)美国参赛选手琳达拿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向你请教,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

她说:“你好!我不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你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例14.(成都卷)阅读韩愈的《春雪》,回答问题。

简要赏析三、四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例15.(资阳卷)选文张志公的《真“重理”就不该“轻文”》的第①段连用三个“没有一个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例16.(攀枝花卷)请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赏析(赵伟平的《草屋的声音》)第⑥段末尾“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一句的妙处。

〖简析〗以上考题用不同题型考查修辞判断分析理解。例7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项,通过比较分析,ACD分别使用排比、拟人和比喻,自然选择B项,例8是综合考查语法修辞的选择题,其中D项对反复和比喻的修辞分析是正确的,B项的标点符号分析为错误项。例9要求对4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进行选择,前3项都分析正确,D项中将“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分析为“运用比喻”是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作比较而非比喻。例10和例11都是要求分析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含义,因为这两个题目都用比喻,应从比喻运用来分析,其中“种春风”的含义是“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后者“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父亲在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值得强调的是,这类分析题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其实是从比喻来分析,意思相近即可。例12要求分析阅读文章中某个词语的意思,因这个词语用比喻,故也是从比喻的角度来作分析。即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满大街地去找工作”,这类词语分析要结合具体上下文来分析。例13要求对一副因多音字而有趣的对联进行分析,此对联可能有多种理解,考题参考答案对4类答案示例和得分表述为:示例一:你好!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可以好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等到了爱好读书的时候,却没时间、没精力好好读书了。这样解释,你明白了吗?(3分)示例二:你好!真不好意思,我很想帮你解释,但是我也不会。我们一起去请教别人,好吗?(2分)示例三:对不起,我也不懂(1分)。示例四:我也不懂,你去问别人吧(0分)。并提示:对对联的解读,有道理即可。如:有的富家子弟不喜欢读书,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却没有条件;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有利条件),努力读书;从字音角度,“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多音字,应该读作‘hǎo读书不hào读书,hào读书不hǎo读书’”等。例14要求从修辞手法运用来赏析诗句,这是古诗词阅读分析中常见的题型,值得重视。一般先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来分析。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拟人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例15则要求对现代文阅读文章中一个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作分析,即这是由三个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组成的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所有“家”们都“无一例外”的都是文理皆备的意思,有力地论证了“‘重理’就不应‘轻文’”这一中心论点。例16要求对现代文阅读中一个句子的妙处进行赏析,此句用比喻,因此从比喻的角度来分析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冰棱串给人带来的美感。

关键词:中考 试题分析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