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电脑版] 1609541375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注释】①笃:(病)重。②股肱(ɡōnɡ):股,大腿;肱,手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③敕:告诫。④开府:指建立独立的办事机构。⑤益州牧: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⑥新遭大丧:指刘备刚刚去世。⑦与:结交。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        

⑵ 以彰其咎              彰:____                        

⑶ 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        

⑷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咸:_________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亮以新遭大丧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故五月渡泸                         公问其故  

D.效忠贞之节                            水陆草木之花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汝与     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这一情节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至少说出三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9分)  

说“屏”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     、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     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     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2.第①段中写母亲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找出第①段中表现屏风特点的语句写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②~④段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对“屏”怀有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4分)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     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     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6.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⑴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大风来临前的情景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中的“我”具有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呼伦贝尔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