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电脑版] 1609541375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7分)
知 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________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周处才能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耻,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家庭遭遇变故时,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印刻在朱自清的心里;当饱尝漂泊之苦时,故乡甘醇的春酒回味在琦君的心里;一树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化解了心中的焦虑和悲痛,盛开在宗璞的心里;一本镌刻着岁月痕迹的旧书,承载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情,铭记在牛汉的心里……是的,生活中,总有一些情或景难以忘怀,也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铭记。
请以“______ 铭记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B 2.(2分)C
3.(1)斜晖脉脉水悠悠
(2)拔剑四顾心茫然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共7分)
4.(9分)
活动一:
(1)图和所选的课文一致1分。(2)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描述,语言通顺,50左右
字即可得2分。
活动二:
(1)①出发前热切盼望(兴奋、高兴)——②父亲让我背书时无奈(厌烦)
(能写出两个变化过程,意近即可得2分)
(2)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不满,含蓄地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以及封建思想礼俗的不合理。(2分)
活动三:
参考示例1: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如《故乡》
中对“新的生活”的思考,开拓了我的思想深度,对我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参考示例2: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
读常新。如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描写,让我看到动词传神的力量,显示了独特的文字魅力。
(能准确写出“种子”的内涵1分,举例恰当、语言连贯1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关键词: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呼伦贝尔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