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相关问题精要分析
[电脑版] 佚名
《谈创造性思维》相关问题精要分析
1)作者开头引述这个材料有何好处?
明确: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同时,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写法。
2)作者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明确:“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意在表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的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批驳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狭隘观点。
3)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明确:主要是要学生改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固定思维模式,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正确方式,如判定三角形全等有多种正确方法,SAS、ASA、SSS等。
4)作者用“然而”一词承上启下,说明“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一个答案,需要有创造性思维,那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要素?
明确:1、必须精通各种知识,这是形成创新意识的素材。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5)作者在论述上面这个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举一些例子?
明确:摆事实,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田忌赛马、飞机和船的结合产生了航空母舰等。
6)作者用“不过”一转,通过两个设问,将问题起引向深入,他是怎样分析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这一问题的?
明确:首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讲道理)[前者自我压制,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后者关注极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其次,作者摆出典型的创造型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摆事实)。
7)作者由此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举例说明
明确:见课文第12段,伽利略从教堂挂灯链条的嘀塔声中得到的启示,瓦特看见水烧开时水壶盖震动而受到启示等。
8)体会12-13段中,“大多数情况”“往往”“主要……之一“的作用。
明确:对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说明一般如此,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避免表意绝对化,用语准确。
9)通过以上分析,作者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明确: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态度意识及三个关键)
(总结全文,中心论点)
10)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明确:从态度、条件、方法等方面回答,态度:认识到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自信)条件,1、学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2、灵活运用知识,组合不同概念,方法:转换视觉法,组合法、顿悟法、积累法等等。
关键词:谈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