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中考语文试卷)
[电脑版] 佚名
机密★启用前
2016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华语网说明:本份试卷暂无答案,如有更新将在下载页说明,网页文件不能完美展现试卷格式,如需要精校完整试卷的请点此下载。
一、知识运用(14 分,每小题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埋怨(mán) 恻隐(cè) 引吭高歌(kàng) 忍俊不禁(jīn)
B.折腾(zhé) 折射(zhé) 折本买卖(shé) 折中主义(zhé)
C.鄙夷(bǐ) 鞭笞(chī) 如法炮制(pào) 相形见绌(chù)
D.谪居(zhé) 看护(kān) 惨绝人寰(huán)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譬喻 惆怅 墨守成规 挡箭牌 世外桃园
B.催璨 蓬蒿 不胫而走 中轴线 一叶扁舟
C.狡黠 咫尺 静若止水 发祥地 不二法门
D.峥嵘 汲取 谈笑风生 金鸾殿 惶惶不安
3.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免”“陌”“呱”这四个字都是八画。
B.“匕”“片”“凶”“义”这四个字的首笔都是撇。
C.“凡”“方”“氏”“头”这四个字都是独体字。
D.“尺”字先写撇,再写横折,横,最后写捺。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_______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_______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_______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_______的民族。
A.不思进取 平庸 枯燥 缺失 希望
B.不学无术 平凡 无趣 缺乏 前途
C.不思进取 平淡 无味 缺失 责任
D.不可救药 平实 无聊 残缺 担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_______。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①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
②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善和舍己救人的豪气。
③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其他人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
④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亚洲特别是世界具有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B.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中国首个集夏奥、冬奥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
C.中国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多达6.68 亿左右,堪称世界之最。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 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
B.“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C.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春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D.苏轼的“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二、文化积累(10 分)
8.古今诗文名句默写(⑴⑵和⑶⑷各选做一题,⑸ ~ ⑽任选做四题)。(6 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何其芳《秋天》)
(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4)是故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思念家乡和亲人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抒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具有相同的情感和境界。
关键词:恩施 2016中考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