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体验式写作指导9 适合八年级
[电脑版] 12345abc
学习目标
1.能够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观察景物。
2.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准确词语和修辞具体细致地描写景物。
3.能够学会借助景物进行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能够学会由景而生联想和想像。
一、活动体验
1.方法导航
(1)确定观察的景物。选取的景物必须是我们熟悉的,而且是能够体现一定的情感精神的。换言之,所选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能够体现写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2)细心观察景物。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观察景物,以情观景,驭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进而抓住景物的特点。
(3)由景入情展开联想。观察景物的同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和想像,在联想中进一步表达思想感情。
2.活动体验
(1)雪飘飘洒洒的飞扬着,漫天的飞雪埋没了沟壑覆盖了枯草,请你走出家门,徜徉在弥天的飞雪中,观察飞雪的特点,体会在雪中跋涉的感受。
(2)冬天来了,它带来了凛冽的寒风,带来了枯枝凝寒的景象,也带来了银装素裹的美丽。尽管寒冷的冬天里,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支持不住——枯黄了,草地上的小花也进入了梦乡,但是,松柏树依然浓郁苍翠生机勃勃。请你观察冬天村里的房舍、路边的树木以及远处的大山田野等景物的变化,体会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阅读借鉴
1.阅读文章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雪
莫泊桑
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干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烧。这雪后初霁的夜晚万籁俱寂,了无生气。
蓦地,从远处传来一阵凄厉的叫声,冲破这寒夜的寂静。那叫声,如泣如诉,若怒若怨,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哦,是那条被主人放逐的老狗,在前村的篱畔哀鸣,是哀叹自己的身世,还是在倾诉人类的寡情?
漫无涯际的旷野平畴,在白雪的覆压下略缩起身子,好像连挣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样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牙的秃枝,像是鬼影幢幢,又像那白骨森森,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了几分悲凉、凄清。
茫茫太空,默然无语地注视着下界,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云层背后,月亮露出灰白色的脸庞,望着冷冷的几点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叹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样忧伤,她的步履又是那样迟缓!
渐渐地月儿终于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没在旷野的边沿,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白色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寒意更浓了。枝头的积雪都已在不知不觉间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啊,美景如画的夜晚,却是小鸟们恐怖战栗、备受煎熬的时光!它们的羽毛沾湿了,小脚冻僵了;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突。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窝巢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刚合上,一阵阵寒冷又把它们惊醒;……只得瑟瑟索索地颤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漫天皆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
路面被冰雪封得严严实实,一个人行走也需要小心翼翼。不知道走了多远,恍惚中感觉到妈妈一颠一簸,趔趔趄趔-----突然,妈妈脚下一滑,“砰”的一声,向前呛倒在地。这时,妈妈两只手仍然死死地抓握着我的两腿,脸贴着地面上的冰雪,双膝着地支撑着身体。这个姿势半天没有动一下。我惶恐地从妈妈的背上爬下来,旁边的行人已经赶过来搀扶起妈妈。接着她便狠命地背起我,一步一步挨到了医院。 ——摘自《永不消失的记忆》
片段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2.借鉴写法
(1)赏析、借鉴《雪》
作者对江南的雪满怀深情,用浓墨重彩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图,意境新美,内涵丰富。作者赞美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从质与形上突现其特色。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它,令人击节赞赏。“处子”是最富生命活力的,用“处子的皮肤”喻雪,白皙光泽,柔嫩细腻不必说,还包含健美的因素;而“青春的消息”则给人以明确的哲理启示: 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那“雪野”不已是那样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了吗? 作者把这幅江南雪景图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但还不够,还须用工笔重彩画上美好纯真的童年生活的一幕,孩子们多么的天真烂漫,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开的真正的春花啊!
知识链接
借景抒情是间接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写法总结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
②在景物描写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间接地表达情感。
③由此及彼,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赏析、借鉴《雪夜》
作者没有对雪景中的具体物象一笔一画地勾画,而是整体铺陈泼洒出雪夜的景色,给人以一种浓墨重彩、浑然天成的感觉。文章先以“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或远或近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写出雪夜全景,然后,以“一阵凄厉的叫声,冲破这寒夜的寂静。”一句把笔触聚集于大地上的事物:凄惶的老狗、悲凉的旷野、清冷的老树。接着用“茫茫太空……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转笔于空中,渲染出月冷星寒的悲凉气氛。最后作者收笔于天地之间的枝头小鸟儿身上,将雪夜的寒风过林、树摇鸟惊的情形尽情点染,并从小鸟儿的感觉出发,呼唤充满希望的黎明的来临。
此外,文中的反衬笔法也很突出,作者以动衬静,以亮色衬寒意,以繁杂衬凄清:本来是万籁俱寂的雪夜,却因一声凄厉的犬吠而更显其静;本来是天光渐露,“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却使人感到,在灰白的天宇下雪野上“寒意更浓了”。本来是“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却在白雪的覆盖下,无迹可寻,雪夜因而显得愈发凄清悲凉了;而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又上下衔接的景物布局,错落有致,跌宕起伏,从而将这一个雪夜描绘得有声有色,具体可感。其高超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写法总结
①在景物描写中恰当地运用表达情感的词语,间接抒发内心情感。
②衬托手法的使用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由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引发出对人生社会的联想和思考。
(3)赏析、借鉴片段1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天母亲背孩子上医院的艰难情景,从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路面被冰雪封得严严实实”,“封”“严严实实”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形象的描绘了母亲到医院道路的艰难,也是为母亲的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一颠一簸”“趔趔趄趔”“死死地抓握”“狠命地背起”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感极强,动人心弦。
写法总结
恰当的使用动词、形容词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描写的景物或人物的思想情感。
(4)赏析、借鉴片段2
作者在描写池塘上的月色时,运用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月色的如梦如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恍如仙境。“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写法总结
① 运用准确的词语,描写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②运用恰当的比喻,抓住景物的形态和色彩的特点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
三、自主写作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
1.冬雪
2.雪中情
四、讲评修改
课堂评改《冬雪》和《雪中情》,突出借景抒情的写作训练点。
讲评学生借景抒情作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情和景不能达到较好的结合。只写景或只抒情,“情为主,景是客”,应借助对景物的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情感的表达不够充分真实,有些矫揉造作。情感的表达不能仅靠几组刻意拼凑的修辞和几个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去体现,应该融合在字里行间。
3.写作时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的静态、动态、色泽的感受最为重要,应是写景抒情的重点。
4.没有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和写作手法来描写,使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不够细腻生动,语言表达缺少生动性和形象性。
5.缺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缺少对景物特点与现实的联系的思考。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