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tc123100
《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
说明:本文为2016山东高考语文卷文言翻译,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由华语网编辑老师为你整理提供。如有错漏敬请留言。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
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 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 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 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眦之削,冠无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 力于装饰;衣服 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
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 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到 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 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 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后来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 因为要 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 ,不能侵入。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 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 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 费,这是与民 为仇敌。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 还是有益的。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如今君主穷尽楼台 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 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主公 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徕诸侯, 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了。”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槀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 困了;
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又喜欢游乐与珍宝 ,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 境,下面的人非常痛 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然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奢求富贵吗?”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