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后出师表》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电脑版] 诸葛亮
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9.填空。(2分)
这两段文字都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
___ 与___ ;文中的“先帝”是_____ ,“陛下”指____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托付不效 ( ) ②臣非不自惜也( )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2分)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魏 吴 刘备 刘禅 10.①奏效,实现 ②爱惜③把 ④所以
11.①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②我接受任命以后,睡觉不安稳,吃饭无滋味。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3.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出师表》后《出师表》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1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1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12、①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②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13、D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意对即可)
15、亲贤臣,远小人,(或选贤任能)意对即可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