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言专题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桃花源记中考考前综合性复习题

[电脑版] 佚名

 桃花源记中考考前综合性复习题

说明:

据华语网编辑老师统计,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选取《桃花源记》一文作为阅读试题每年有8份左右。

为方便同学们复习,本份资源综合了多年中考中出现的本课知识点,适合用着中考考前一轮复习时使用。

另外,华语网还整理了大量《桃花源记》一课中考阅读试题,你可以点此下载完整doc试卷及答案(下载页第二份),自行归纳本课要点。

本份资源备有完整doc版,一至三题为课内资源,没有提供答案,附加练习有答案,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下载页第三份)。

一、名句过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源美景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属。阡陌_______,鸡犬_______。(自然风光句)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风情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桃源原因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热情招待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_______著名诗人。

2、落英:_______3、缤纷:_______4、林尽水源:_______

5、仿佛:_______6、才通人:_______7、豁然开朗:_______

8、俨然:_______9、属:_______10、阡陌交通:_______阡陌:_______

11、相闻:_______12、外人:_______13、黄发垂髫:_______

14、要:_______15、绝境:_______16、无论:_______

17、具言:_______18、叹惋_______:19、便扶向路:_______扶:_______向_______

20、及郡下:_______21、诣:_______22、寻向所志:_______

23、遂:_______24、规:_______25、未果:

26、寻:_______27、问津:_______津:_______

三、文后练习: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_”。

5.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 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并说说都是何人居住。

桃花源记附加练习答案

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本份资源备有完整doc版,一至三题为课内资源,没有提供答案,附加练习有答案,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下载页第三份)。

关键词:桃花源记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