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沈从文在北京》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电脑版] 飘零书生604
面对姐夫田真一的质问,沈从文说:“在乡下做老总有出息?可是我怎么做下去?六年中我除了对被杀的和杀人的留下个愚蠢残忍的印象,什么都学不到!……我想读点书,半工半读,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实在要不得!”
听了沈从文一番话,田真一不觉微笑着,极诚恳地对沈从文说:“好,凭你这点胆气,就有资格来北京城住下。可是我得告诉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
沈从文住在酉西会馆里,开始来北京后第一阶段的自学。每天早上吃两三个馒头、一点泡咸菜,就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到了冬天,北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沈从文仍然穿着薄薄的单衣。图书馆不开门的日子,他便呆在会馆里,钻进被窝,看随身带来的那本《史记》。
后来,在自己的“窄而霉小斋”里,沈从文开始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投出后的文章却如石沉大海。
1923年12月,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他说:“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所说的危机,其时正降临到沈从文身上。
深秋的北京,刮起大风,尘沙遮天蔽日,昏黄的阳光在空中凄惨惨地闪烁,沈从文独自彳亍街头,又是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从他身边走过。最前面的是一个军人模样的人物,手里摇摇晃晃举着一面小白旗,身后跟着七八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同胞。
拿旗的人打量着沈从文,无所谓地笑笑说:“跟我们走, 有饭吃。”沈从文便跟到队伍后面。队伍在一处停了下来,然后人们依次到一张桌子前面押按手印。快轮到沈从文时,他瞧见了放在桌子上供人画押的表格,赶紧悄悄离开了队伍,带着失望转回他的“窄而霉小斋”。
他明白,那个举白旗的人物,是招兵的,跟在他身后的同胞正准备去卖身当兵。他晕乎乎地走着,心里涌起悲愤,同时缠夹着理不清的混乱。
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 怀着一丝希望,写信向郁达夫倾诉自己的处境。 11月13日 ,郁达夫来看望沈从文了。这一天,外面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了那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沈从文身穿两件夾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 的手提笔写作。
郁达夫默默地听了沈从文倾诉自己来北京的打算和目前的处境,瞧瞧沈从文的神色,郁达夫一切都明白了。 他站起身来,将脖子上的一条淡灰色羊毛围巾摘下,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邀请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顿饭。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半个世纪以后,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沈从文时,两人曾谈及这件往事。郁风说:“沈先生对我说这话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境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三个月后,沈从文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散文《遥夜——五》。文章叙述了自己乘公共汽车的一段经历,在将自己与有钱人的对比中,诉说自己窘迫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到的人生痛苦和孤独。这篇文章被北京大学教授林宰平看到了。他托人找到沈从文,邀他到自己家去谈天。这陌路相逢的一老一少,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得林宰平介绍,沈从文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去香山慈幼儿园图书馆做了一名办事员。
1980年,美国一位学者金介甫在北京访问沈从文时,曾这样问他:
“您为什么1922年来北京?”
“我想独立。”
“我并不是为吃饭和做事来北京的!”
到1926年,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发表机会,沈从文走完了最初阶段的创作历程。
(选自 《沈从文传》有改动)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看到当时军队杀人成风的恶行,沈从文离开了湘西。他在北京开始求学和写作,但不久生活的艰辛让他开始对生活绝望。
B.由于饥饿、贫穷,有人为了有口饭吃,而选择了卖身当兵。这与沈从文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去救国的想法矛盾,所以他只好忍着饥饿,悄悄离开了。
C.“深秋的北京,刮起了大风……凄惨惨地闪烁”既交代了当时恶劣的气候,又烘托出了沈从文在北京城追求奋斗时的孤独无助和生活上的凄苦。
D.文章采取插叙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沈从文与郁达夫侄女的对话,以及美国学者对他的采访,这对塑造沈从文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12.谈到“鲁迅所说的危机,其时正降临到沈从文身上”,这里的“危机”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在谈到与郁达夫的交往时,沈从文“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请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14.在湘西时,沈从文做的是“老总”,但他却跑到北京忍饥挨冻,受冻受寒。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回答。(8分)
参考答案:
11.C(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A项,“生活的艰辛让他开始对生活绝望”有误。由全文看,沈从文生活窘迫,后来内心有过黯淡,甚至悲愤,但未曾绝望。B项,对沈从文离开原因的分析有误,他离开是因为看清了这是在画押卖身当兵,这与他追求独立、读书救国的思想相矛盾。D项,“再现了沈从文与郁达夫侄女对话”错误。)
12.危机指经济上的危机。(2分)作用:表明当时沈从文生活上的极度窘迫;引出下文,沈从文在饥饿中几乎要跟着招兵的人去卖身画押。(4分)
13.①与郁达夫侄女的谈话使沈从文想到了当年郁达夫对他的帮助和慰藉。②那个时候是沈从文生活最窘迫,内心最孤独痛苦,最需要慰藉的时候。③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依然让沈从文满怀感激。(每点2分,表达准确流畅1分)
14.赞成沈从文的做法。他这样做,是有着高远的理想基础的,他是为了能够读好书,去救国家。这表现出他好学,锐意进取的一面。在旧部队中学不到想学的东西,就毅然离开,即便吃苦,也坚持追求。这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的做法。一个人要独立,不能只为吃饭着想,要为信仰而奋斗。
关键词:沈从文 北京 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