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生态之花
[电脑版] 854932657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生态之花
摘 要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及生态相联系,已建立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同样启发语文教学新思路,开创语文教学新理念。呼唤绿色文明意识,关注生命发展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语文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师生关系,改变评价标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一起构建生态化语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生命,模式、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保障。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语文生态教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教学形式。其主要构成因素是学生教师、文本、环境。学生是教学生态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素,文本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桥梁,环境实时影像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四个要素组成了有机的生态系统,只有在教学中这四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
1、生态课堂的涵义
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
2、生态课堂的特征
(1)整体性
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那么在生态课堂中就表现为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生态是由彼此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首先,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是交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教授和学习课程课堂生态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教材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堂生态主体教授和学习课程教材的方式。例如教授和学习繁、难、偏、旧的课程教材,课堂生态主体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在性质上就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而且变化可能被局限在小范围的课堂生态主体内,而其他课堂生态主体则可能“逸出”了这种变化的范围。这种情况则可能导致课堂生态主体的反思,对课程教材进行必要的改变或改进,以相互调适。其次,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通过彼此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相互适应的有机整体。教师在以某种方式成功地“塑造”着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以其相应的方式在教师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生态课堂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课堂的开放性是指课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以达到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而课堂内部各因子之间也互相作用、互相调适以实现课堂整体的最优化。不是自足的、孤立的,而是依存的、联系的。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学目标是开放的。就是说不预设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调整,因此具有相当的弹性;其次,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一指情境及问题等设计是开放的,它发散思维而不限制思维。二是指教学中活动也是开放的。学生不是单纯的受体,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最后,教学结果也是开放的。对于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总之生态课堂的开放性是作为生态系统的课堂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课堂中个生态因子的创造性之源,没有开放性,课堂就会趋于萎缩,当然也就无生态性可言。
如何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一、 生态的语文课堂应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中的师生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民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没有专断、霸权,师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学生是与教师的交往中逐渐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而进步,从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伙伴,平等的,他们只有角色上的差别,只有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却没有人格上的不平等。教师要由”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二是民主的教学关系,教学中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商讨,协同活动,共同分享知识、情感和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知识的构建者,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社会背景和情感体验,以此教师要赏识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平等交往,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多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不挫伤其积极性,承认同学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同学,因材施教,转差促优,师生通过民主交往真正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最大程度的满足精神需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基本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个性阅读 激活创意
生命的美丽不仅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 ,而且在于它的独特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视野期待 ,语文课本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 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认知经验, 情感, 智慧和灵性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 。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 ,因此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只要当学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聘, 在与文本 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主动建构, 才能学有灵性 ,学有个性, 课堂才会充满了鲜活和灵动。新课程改强调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 自我解读 ,鼓励学生求异 ,求新,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 感受 ,方法和体验,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时,在深入理解课文时,
师:苏轼原来是在朝廷上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结果被贬为地方官,这首词就是他在密州做太守时所作,当时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相见了。大家想,凭你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1:苦闷
生2:惆怅
生3:忧伤
生4:孤独
师:是呀!贬官了,与弟弟有多年没见,能不苦闷惆怅吗?于是大醉。后面对中秋的圆月作者有了一种奇异的想法,同学们想,作者有了什么样的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要上天,上美好的月宫中去,但他又怕冷,非常矛盾。
师:他为什么要上天?
生:因为月宫非常美,是琼楼玉宇。
师:从哪可以看出他心情很矛盾呢 ?
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师:“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那个学习小组愿意把学习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不是,我们认为他是不愿意回朝廷做官了,他讨厌朝廷中的尔虞我诈,这是一种比喻不是实写。
生2:不是,他对朝廷有一种畏惧心理,作者禁不住心灵的寒冷,事态的炎凉。
师:同学们分析的太透彻了,“高处不胜寒”却是表达出了作者禁不起朝廷党派相争,户相排挤的打击,怕回去难以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这样化解了它苦闷惆怅的心情,于是他翩翩起舞。
师:作者对待政治失意,骨肉分离非常豁达,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同学猛你们有过不如意的事吗,你苦闷彷徨过吗?你是怎样做的,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说出真实想法。
生:我在班级组织一次班会,我们非常认真的组织排练节目也很精彩,可有一位同学因紧张演砸了,老师对我们很不满意,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我觉得很不公平。
师:我明白了,你对老师的做法很不理解,你现在怎么看么,理解了吗?
生:我理解了,大千世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我也不是一个完人,也不可能做出尽善尽美的事,做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师:同学们,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那我妈问你怎样做呢?我想:失意时,莫沮丧;苦闷时,莫彷徨;正视失意迎接挑战,直面人生,定会成功。
在这个片段里, 孩子们对文本的认识已超越了原教材所赋予文章的涵义 ,孩子们在阅读 、理解、 对话 、感受中赋予了文本更新更深刻的涵义 ,此课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在课堂里 ,他们用自己灵动的智慧散发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课堂增添灵动的美。。
课堂是 心扉敞开的场所 ,是师生互动 ,心灵对话的舞台。 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 是师生创造的奇迹, 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 培植适宜儿童主体精神生长的 土壤 和 环境 ,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让学生徜徉于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
三、以生命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能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生态课堂的本质追求就是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师生共同发展、彰显生命本色。生命发展就是生命在良好课堂生态中的生生不息和蓬勃向上。 “生命发展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和具体体现。生命发展生态课堂是新课程理论基础中生命观、发展观和生态观的教学论解释,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
因此在追求高效率的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在教学评价上不能唯分数至上,因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传统教学中跟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认为量化是客观的科学的,数量能够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统计工具加以处理,因而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评价工具。然而对教育而言,量化评价只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失去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学生的生命现象,被抽象为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被固定在表格中,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生命的丰富性则泯于其中。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一、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型为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过程、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各时期的进步状况。
如考试后可进行一次考试后的反思。
师:我们今天对考试做一次总结,这个总结与以往不同,我不想对你们的试卷进行逐题分析,也不想评价你们的考分,而是想让你们谈谈个人的想法,从四个方面谈。
(1) 考前的复习应该怎样做更好?
(2) 考试中你有什么感受?
(3) 考试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教训?
(4) 对于问题应如何补救?
生1:我在考试之前对教材中的知识大概看了看,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清,,所以考试中有些知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认真记忆知识点。
生2:我在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复习,科学的安排了时间,没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次考试我很满意因此我觉得考前放松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试卷的评价没有评价考试成绩,而是与学生一道分析试卷的形成过程:如考试前的复习如何做好?这是教会学生考前复习,,通过师生之间评价考试复习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如何高效复习。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关注考试成果的同时,更关注结果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 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发展
考试以知识技能为中心,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对于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行不通了。因此除纸笔测试等量化方法外,还要注意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成长档案袋、学习日记和情境检测等质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反面的发展作比较可观的发展性的评价。
作为一个个体而共同存在于课堂中的师生,都具有独立的、鲜明的个性。忽视他们的生命发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多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是的教师了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乐观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那么在生态课堂上把生命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这也是通向高效率教学的必由之路。
审视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中发现,正是由于忽视了课堂的生态规律,才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如今人们提出了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在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自由、身心愉悦的发展,以实现生命的提升。无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畅所欲言、主动探究,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主动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等,激发了他们渴于求知的愿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活”的,而非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我们研究生态课堂,追求知识的鲜活性,让学生从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中解放出来,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教学。而我们所想要实施的高效率教学不论何时都离不开生态课堂,离开了生态课堂来实施高效率教学是一句空话。因此,生态课堂与高效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进行高效率教学必须遵循生态课堂的规律,让生态课堂的理念时刻贯穿在教学中,也就是以“活”和“和”贯穿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看成是正在发展着的鲜活的生命,同时也顾及教师自身的发展,使各要素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氛围。教学效率低下的教学不能称之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还要让他们有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论文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