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会员推荐
昨日的风雨兼程 今天的美丽回忆
----访化学金牌获得者蔡李超 保送至化学学院
说明:本文原出处有版权保护,仅限本站会员内部学习参考,请勿公开传播,以免引起版权纠纷。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
时光荏苒,又一批同学走到的十二年寒窗的最后一个年头。每年,你们当中都会有一批优秀的学子走进北京大学,他们是怎样度过中学生活的呢?记者采访了一批优秀的新生,将在近期陆续在记者发布。我们真诚的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对所有有志于北京大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蔡李超,毕业于湖南省长沙一中。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得主,并以理论题世界第一的成绩获“LG理论单项奖(LG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heoretical test)”。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记者:在来北大之前,你对北大是一种大致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保送进北大的,你认为北大在招收保送生时,有什么比较突出的,或者你认为比较有吸引力的优势么?
蔡李超:我并不是一个有很多北大情结的人,所以对北大的印象应该会比较客观一点吧。北大的学科齐全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一点,很多人也都曾提到过。但是我觉得,我来到北大,更多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我们走化学竞赛的人,是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的。北大在基础科学方面,特别是化学上的绝对优势,使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或者徘徊。
记者:你当时是怎么走上竞赛这条路的呢?
蔡李超:我是高中才开始接触竞赛的,在我初中的时候还不太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当时我们隔壁班的语文老师的女儿是一位国际生物奥赛金牌获得者,是我们整个初中的骄傲。而在那个时候,我确实都没想到未来会走这样的一条路。只是后来考上向往以久的省理科实验班,发现了保送这样一种有别于高考的制度,才有要涉足竞赛的想法。其实刚开始还是有点犹豫和彷徨,毕竟,选择竞赛就是选择了与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人竞争,这不只是对实力的考验,也是心理上的一种挑战。不只如此,在竞赛实力很强,竞争十分激烈而保送政策相对较严的湖南,选择竞赛也是一件相当有风险的事情。但无论怎样,当我真正亲身体会了竞赛,去在自由的环境里探索化学的美丽,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发现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且我很喜欢那种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同窗共进的感觉,所以最后选择了这条道路。其实回想这三年竞赛,一路走来,绝不是一帆风顺。但是风也好,雨也罢,所有的努力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都变成了最美丽的回忆。总得来说,我还是不后悔我当初作的选择吧。
记者: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比较适合参与学科竞赛呢?
蔡李超:我觉得,参加竞赛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竞赛对心理的要求很高。当然我并不是说,实力不重要,而是,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心理素质的高低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竞赛的成功是以过关的心理素质的为前提的,同时竞赛也在不断的磨砺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东西。所以,我还是鼓励那些心理素质过硬,而又希望在某一领域做深入研究的,且学有余力、自我调控能力很强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学科竞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