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探导
[电脑版] 佚名
翻开新课程的语文教本,不难发现:“不断增长的课文篇幅”与“有限的学时”之间,已成为了一对不容忽视的矛盾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做到面面俱到,结果反而是什么也没有抓牢。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语文教学正与此相类似,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的那样:“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倘若课文中的“胡子、眉毛”都须抓到,也就看不到课文的精彩之处了,一堂课也就失去了它的精髓所在,势必成为一盘散沙。由此,我想到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画眼睛”的办法,极省俭地提炼文章的精髓,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眼睛”。想法驱使着我对画《画家乡》一课进行了如下的构思与实践。
一、教学构想
《画家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写景课文,共描写了五个孩子的家乡。本篇课文的教学,围绕“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眼,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根据课文内容的结构特点,我围绕“大课眼”,分设出五个“小课眼”,作为段落学习的主线,即:“涛涛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山山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青青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平平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和“京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引导学生通过咬住这些小课眼,走进课文,从而在品读文章的各色景物之间,读到文本所隐含的信息,借“阅乡景”,抒“爱乡情”。
二、教学剪影
镜头(一)课文预习结束后
师:小朋友,文中的这5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的家乡又分别在哪儿呢?请你快速
地读读课文找一找。
生1: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生2: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
师:能不能看看图,用上句子“谁的家乡在哪里”把5个小朋友的家乡连起来说说?
师:小朋友们,我们读了课文,也看了他们画的家乡,你们觉得他们的家乡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们的家乡很漂亮!
生2:他们的家乡很
关键词:一年级下册课堂实录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