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及答案
[电脑版] 1609541375
25.《短文两篇》导学案
设计: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作品形象的精神品质。
【自主预习案】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___ ,它们都是 ___(体裁)。
2、给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 ) 颛顼( )( ) 水潦( )
1、《山海经》《淮南子》 神话 2、kuā zhuān xū lǎo
第一课时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娲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请一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原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顺句子。
(3)、展示朗读
(二)、嚼一嚼字词
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1)、逐走: (2)、 欲得饮:
(3)、饮于河: (4)、 大泽:
(5)、邓林:
竞跑,赛跑。 想要 黄河 大湖 桃林。
(三)、说一说译文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四)、品一品文句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明确: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五)、议一议形象
讨论: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明确: 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六)、悟一悟主题
思考:《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明确: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背诵课文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 4)、欲得饮(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追赶 赛跑 落下 想要 喝水 到 黄河 够 向北 他的
2、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2)、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思考: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为什么日月星辰都是朝西北移动,涛涛江河尽朝东流去?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看看古人是怎样解释的。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感知共工形象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
(2).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3)、 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 学生齐读课文。
(5)、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二)、说译文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三)、析句段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帝位
(2)、经过: 败后怒触不周山
(3)、 结果:日月星辰都是朝西北移动,涛涛江河尽朝东流去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四)、论形象
讨论: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五)、作想象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背诵课文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加线字词
(1)、昔者( ) (2)、怒而触不周山( )
(3)、地维绝( )( ) (4)、故日月星辰移焉( )( )
(5)、、地不满东南( )(6)、、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从前 撞 绳子 断 所以 这里 坍陷 积水 聚集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3、问答题: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课外语段阅读。
共工氏和他的儿子后土都对农业很精通。他们专著于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后,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认为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关键词: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相关文章
点此纠错或发表评论 [0]